您好!欢迎访问广州市理响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无尘布的常见误区有哪些?


在使用和选择无尘布的过程中,由于对其特性、适用场景的认知不足,很容易产生一些误区。以下是常见的误区及解析:

一、认为 “所有无尘布都完全无尘”

误区表现:很多人觉得 “无尘布” 就是绝对没有灰尘、纤维脱落的,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使用都能保证绝对洁净。

实际情况:

无尘布的 “无尘” 是相对概念,指其经过特殊工艺(如裁剪时采用激光封边、清洗时去除表面浮尘等),能将自身脱落的纤维、颗粒控制在极低水平(符合特定洁净度等级,如 Class 100、Class 10 等)。但它无法完全消除环境中的灰尘,且若使用或储存不当(如暴露在普通环境中、未密封保存),仍会吸附外界污染物。

例如:Class 10 级无尘布仅能保证每平方英尺的颗粒数≤10(粒径≥0.5μm),并非绝对零颗粒。

二、忽略无尘布的 “适用等级”,盲目选择

误区表现:不区分使用场景的洁净度要求,随意选用同一种无尘布(如用普通无尘布处理半导体晶圆)。

实际情况:

无尘布按洁净度等级(如 ISO 14644 标准)分为多个级别,不同领域对等级的要求差异极大:

电子芯片制造需 Class 10 级(极高洁净度);

普通电路板清洁可用 Class 1000 级;

汽车精密部件可能 Class 10000 级即可。

若等级过低,布面脱落的颗粒会污染精密产品;等级过高则会造成成本浪费(高等级无尘布价格远高于低等级)。

三、认为 “越厚 / 越结实的无尘布越好”

误区表现:选购时优先选择厚重、耐磨的无尘布,觉得其清洁效果更强、更耐用。

实际情况:

无尘布的核心指标是 “低脱落性” 和 “吸附能力”,而非厚度或强度:

过厚的无尘布可能因纤维密度过高,反而容易在擦拭时产生静电,吸附更多环境灰尘;

部分厚重无尘布采用普通纺织工艺,边缘易掉毛,反而污染清洁表面(如光学镜片、电子屏幕)。

例如:清洁手机 OLED 屏幕时,更适合用轻薄、超细纤维的无尘布,避免刮伤或掉毛。

四、重复使用无尘布以节省成本

误区表现:将用过的无尘布清洗后重复使用,认为 “只要洗干净就能继续用”。

实际情况:

无尘布的结构和洁净度会在首次使用后被破坏:

擦拭过程中,布面会吸附油污、颗粒,普通清洗无法彻底去除深层污染物,再次使用可能造成二次污染;

多次清洗会导致纤维断裂、边缘磨损,增加纤维脱落风险,尤其在电子、医疗等高精度领域,重复使用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或实验结果。

(注:少数可重复使用的无尘布需经过特殊处理,且仅限低洁净度场景,如普通设备外壳清洁。)

五、忽视无尘布的 “防静电需求”

误区表现:在电子行业使用普通无尘布,不关注其防静电性能。

实际情况:

电子元件(如芯片、电路板)对静电极为敏感,静电可能击穿元件或吸附灰尘。普通无尘布在擦拭过程中易产生静电(尤其是化纤材质),而专用防静电无尘布会通过添加导电纤维或抗静电剂,将静电消散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(通常要求表面电阻 10⁶-10¹¹Ω)。若忽略这一点,即使布面洁净,静电仍可能导致产品报废。

六、使用时用力擦拭以增强清洁效果

误区表现:擦拭时用力按压无尘布,认为 “力度越大,灰尘油污去除越干净”。

实际情况:

无尘布的清洁原理是通过纤维的吸附力(而非摩擦力)去除杂质,用力擦拭反而会导致:

布面纤维被摩擦脱落,污染清洁表面;

划伤精密产品(如光学镜片镀膜、电子屏幕);

静电积累增加,吸附更多环境灰尘。

正确做法是轻缓擦拭,利用无尘布的吸水性和吸附性自然带走杂质。

七、混淆 “无尘布” 与 “普通清洁布”

误区表现:用普通眼镜布、镜头纸甚至纸巾替代无尘布,认为 “都是布,效果差不多”。

实际情况:

普通清洁布(如棉质抹布、纸巾)未经过洁净处理,本身含有大量纤维和杂质,擦拭时会脱落绒毛、颗粒,且吸水性、抗静电性远不及无尘布。例如:用纸巾擦手机屏幕会留下明显毛絮,用普通抹布清洁 PCB 板可能导致电路短路。

[返回]   
咨询 咨询

电话

固话

020-39938850

赖先生

13711422667

吴小姐

13711576907

公众号

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小程序

二维码

关注微信小程序

手机站

二维码

访问手机站网站

邮箱

电子邮箱

lxesd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