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确储存无尘布是维持其洁净度、低脱落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,尤其在高洁净度需求场景(如电子、医疗、光学等领域),储存不当可能导致无尘布提前失效或污染。以下是具体的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:
一、储存环境要求
无尘布的储存环境需严格控制洁净度、温湿度和防静电,避免外界污染或材质老化。
洁净度等级匹配
储存环境的洁净度应不低于无尘布的使用等级(如 Class 10 级无尘布需储存在 Class 100 级及以上洁净室 / 洁净柜中)。
避免暴露在普通车间、办公室等多尘环境,防止无尘布吸附空气中的颗粒、油污。
温湿度控制
温度:建议保持在 18-25℃,避免高温(可能导致纤维老化、防静电涂层失效)或低温(可能使布料变脆,边缘易断裂)。
湿度:控制在 40%-60%。湿度过低(<30%)易产生静电,吸附灰尘;湿度过高(>70%)可能导致布料发霉、滋生细菌(尤其棉质或未灭菌的无尘布)。
防静电处理
储存区域需铺设防静电地板、使用防静电货架,避免无尘布因摩擦产生静电而吸附杂质。
若直接接触无尘布(如取用),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、防静电手套,避免人体油脂、皮屑污染。
二、包装与密封要求
无尘布的原始包装设计即为减少污染,储存时需保持包装完整,避免二次开封后的暴露。
未开封产品
保留原包装(通常为铝箔袋、真空袋或双层 PE 袋,带有密封拉链或热封边),存放时避免挤压、刺穿包装(防止破损后灰尘进入)。
堆叠时不宜过高(≤1.5 米),避免底层包装受压破损,或布料因长期挤压变形(影响纤维结构,增加脱落风险)。
已开封产品
若需多次取用,开封后需立即用 防静电密封袋 重新密封,或放入带盖的防静电洁净盒中,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。
禁止将开封后的无尘布直接放在裸露的货架或工作台面,即使在洁净室内,也需通过容器隔离。
建议开封后尽快使用(一般不超过 7 天),若超过时间未用完,需重新检查洁净度(如通过粒子计数器检测),确认合格后再使用。
三、避免污染与损伤
远离污染源
储存区域需远离粉尘源(如打磨车间、印刷机)、化学试剂(如酒精、溶剂)、油污(如机械润滑区),防止无尘布吸附异味、化学残留或油污,影响清洁效果(例如:吸附了油污的无尘布擦拭电子元件时可能导致短路)。
禁止与普通布料(如抹布、纸巾)、工具(如未清洁的镊子、剪刀)混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防止物理损伤
避免阳光直射(紫外线会加速纤维老化,尤其化纤材质的无尘布),建议储存于避光的洁净柜或仓库。
禁止折叠过紧或长时间扭曲存放,防止布料边缘起皱、纤维断裂(封边处若断裂,易产生掉毛)。
取用或搬运时轻拿轻放,避免拉扯、摩擦布料,防止纤维脱落或边缘磨损。
四、分类与标识管理
不同等级、材质、用途的无尘布需分开储存,避免误用或交叉污染:
按洁净度等级(如 Class 10、Class 1000)、材质(如超细纤维、聚酯纤维)、是否灭菌(如医疗用无菌无尘布)分类存放,并贴清晰标识(包括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等级)。
遵循 “先进先出” 原则,优先使用较早生产的无尘布,避免长期存放导致性能下降(一般无尘布保质期为 1-2 年,具体看材质和包装)。
五、特殊类型无尘布的储存注意事项
无菌无尘布(医疗、生物领域用):需储存在无菌环境(如无菌柜),避免包装破损导致微生物污染,且需注意灭菌有效期(通常为 6-12 个月)。
防静电无尘布:避免接触强磁场或腐蚀性气体,防止导电纤维失效,储存前需确认包装上的防静电标识是否完好。
浸渍型无尘布(含酒精、清洁剂):需密封储存在阴凉处,远离火源,防止溶剂挥发或引发安全隐患,且需单独存放,避免溶剂污染其他无尘布。